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享丨叶茂归根,再造故乡 × 火山村荔枝来时路

发布时间:2018-06-20 17:25 浏览次数:924
 

好像才是昨天,我们刚刚注册了“火山村荔枝”品牌,怎么地,一转眼,居然已经5年了!五年光阴如河,五年岁月如梭,无龄感如我,居然不知自己已经不再年少了,固然也没有了轻狂的资本。其实,我并没有开奔驰车,返乡的岁月怎么就奔驰得这么快呢?

时势造英雄。我们在国之南,带头干了一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事,我们自己谓之“再造故乡”知我如庙堂之上的诸公们谓之“乡村振兴”,而且向全国人民宣告这是“国家战略”。一夜之间,朝堂民间,无不争先恐后,乡饽饽来也。

2018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乡村振兴系列报道《走,回家创业》,第一报道对象就挑了我。5月7日早间,从《全国新闻联播》到《新闻纵横》这个时段,中国之声和中国经济之声两个频率每个半点和整点,都不停地重复一句话“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我一边听一边笑,心里满满的感动。

一朵返乡浪潮中的小浪花,潮流对了,它也就被点亮了。

blob.png

点灯人

那是2009年,我作为南风窗记者,去台湾访问。

9月20日晚上,来到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生态村纸教堂园区,921大地震10周年纪念晚会现场。我采访策划人、台湾点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张光斗先生,问他为什么一个小村子可以办这么大的活动?他的回答厉害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张光斗先生说:“桃米社区记录着台湾人成长的历程和整个社会的脉动,台湾民间社会已经走向成熟的自力更生的心态。只要你自己愿意站起来,一定有人支持你。台湾这股力量很厉害,不依赖政府,凭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就站起来。”接着,这位后来我亲切地喊他“斗哥”的人跟我讲了这么一句“哲言”:“做一件对的事情,只要你自己愿意站起来,凭自己的脚往前走,一定会感动别人,一定有人支持你把这件事做成。”

就是这一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勇气与力量,毅然决然走上返乡创业的艰辛道路。

从台湾回来一个多月,我就返回到故乡海南岛火山村,以台湾乡村再生典范桃米生态村为模版,带来故乡的人们一起从零出发打造博学生态村,并于第二年在省台办的主持下,两村缔结为两岸第一例姊妹村。我们挖水井、修山地自行车道、盖民宿……一个古老、传统且落后的火山村,因为我们这些返乡青年的带头,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个原本穷得连自来水都没有的火山村,因为灌溉机井的投入使用,家家户户的荔枝开始丰收起来,蔬菜也开始大卖起来,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有一次,我从上海回到村里,早上10点半,看到村口大树底下的火山岩上坐满了人,大家一边打牌,一边拉家常,我顿时傻眼了,我跑回去问我妈,怎么回事啊,村民不用下地干活了,现在农民都不用早出晚归啦?我妈说,村里挖水井后,大家做灌溉农业,再不用看天吃饭了,早上去地里浇完水,就回来乘凉等庄稼长大啊。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火山村正在发生质变。

2012年8月,我与岛上几位返乡青年一起发起办全国返乡论坛,邀请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操盘手常天乐来演讲。论坛结束后,我请常天乐到火山村玩。她住在我家民宿里,第二天早上醒来自己逛,发现周边都是荔枝林。她于是很认真地鼓励我,你带荔枝农转型种生态健康荔枝嘛,明年拿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来卖。

我没多想就答应了。答应天乐的时候,我还是南风窗杂志的记者。两个月后,我正式辞职,从一名记者变成了一名返乡创业者。如果没有斗哥的点拨,我不会返乡;如果没有天乐的鼓励,我不会卖荔枝。这两位贵人,就这样成了我生命中的“点灯人”,把我领到乡村振兴及品牌农业的新时代。我辞掉很多人羡慕得很的“南风窗高级记者”,从上海回到火山村,这是一次主动选择的“人生转弯”,从此,人生不断活出意外的精彩。

还记得,2013年6月,我亲自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摆摊卖火山村荔枝。第一天,500份荔枝摆出来不到半个钟头,就被抢光了,一盒4斤160元,都没人还价,抢不到的人还埋怨你为什么带这么少来。于是接受预定,第二天再空运来的500份,现场直接就被定光。第二天,有一位美妈带着帅儿子一起来领荔枝,她定了4份,领到荔枝后,非常认真地向我致谢:“我们家孩子暑假后就去哈佛读书了,他这么优秀,都是因为吃了你们的生态产品啊。”

被谢到这个高度挺不好意思的,不过,我把这位美妈的谢谢当一回事了:一定把健康生态的荔枝做下去,绝不辜负消费者。于是,我提出“转型自然农法”的概念,鼓励火山村荔枝农以“0农残、0除草剂、0化肥”为目标,迈上艰难的转型之路。

2014年,我正式注册“火山村荔枝”品牌。

这一年,我又遇见了一位“点灯人”,台湾广告大咖,郑松茂先生,他在上海经营着精品咖啡馆连锁店——质馆咖啡。他从微博上闻见我返乡创业的故事,联想起儿时在台湾乡下种水稻的童年时光,留言说想认识我。我受宠若惊,赶紧登门拜访,从此得名师指点,从卖生态荔枝跃升为学习经营一个品牌。郑老师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教我修改宝贝详情页,修改海报文案。那时我给火山村荔枝王写的广告语是“个大味美天下无双”,被郑老师笑评为“王婆卖瓜,一文不值”。

那年,郑老师帮我亲自策划了上海淮海路香港广场“海南岛火山村荔枝节”,我们发起“认养火山村珍珠”计划,通过朋友圈公益众筹了10万元,用这笔钱送火山村荔枝农集体去台湾有机荔枝园参访学习。我们请两位火山村荔枝农代表到荔枝节现场来演讲,并给10位众筹认养人颁发感谢状,现场200多位嘉宾掌声非常热烈。郑老师叮嘱我:荔枝农才是主角,荔枝卖个好价钱,给荔枝农更好的收入,更高的尊严,这才是你返乡创业的最大价值。

从此,我们确立了“让荔枝农优先获益”的价值追求。

掌声鼓荔

在海南岛北部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内,散落着35座保存完好的火山口,遍地都是火山石,难于耕种,荔枝根浅叶茂的特性成就了2万多亩“火山岩上生荔枝”的奇迹。

火山村,地理名词也。海口火山村的野生和半野生荔枝的种类达1万多种,被称作“世界荔枝种质资源基因库”。火山土壤富含矿物质,而且富硒,再加上火山岩天然矿泉水(自1991年起一直是“国宴饮料”)和黑山羊粪的作用,滋养出高品质的荔枝。

blob.png

 

我们村只有300多人。在以前,火山村的代名词就是:穷。也许你不会相信,我2001年参加高考,我竟然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那时我们同学都有用高大上的苹果电脑了,可我还在为一个月200元的生活费发愁。

关于荔枝,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一个 “盼” 字。年头的时候,盼荔枝开花;开花之后,就盼雨水,如果那一年干旱,就会等来一场空,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没了。没有水利灌溉,火山村的人们只能看天吃饭,过着贫苦的生活。

2009年,我给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写了一封信,请他批一口机井。书记很给力,半年后一口深水井挖好,一个高高的水塔屹立在村口。从此,勤劳的荔枝农迎来几乎年年丰收的好场景。可是,荔枝大丰收也不是好事,我们的荔枝农在市场上,没有定价权,荔枝从开市的30多元一斤,没过几天就跌到几块钱一斤。剧烈的价格波动,让荔枝农百般无奈。

果贱伤农,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我明白,只有把荔枝价值做出来,才有定价权,才有能力给荔枝农一个好价格。怎样做出火山村荔枝的价值呢?我们看到市面上的荔枝一片乱来:种植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膨大剂、激素、甜蜜素等化学品,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摘时,妃子笑荔枝还是绿皮的时候就采摘了,口感很涩,半生熟;配送时,为了保鲜,泡保鲜剂,属于“二次加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只要对着干就行了。

我们定了三大方针:转型自然农法,树上自然熟,不泡保鲜剂。

还记得,当初跟荔枝农们说转型自然农法种植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的人,不是旁人,是我爸爸。苦口婆心说服他行动了,木想到种出来的荔枝规格过小,又被我们拒收,气得他当场摔烂手机。刚卖的时候,我们一年才卖万把斤荔枝,实在为难。荔枝农很激动,跑到村口破口大骂,说这些大学生回来放大炮骗农民,根本卖不出几斤荔枝。荔枝农还挖苦说:瞎眼的才不怕放大炮的。

blob.png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只花了两年时间,到2015年,就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一盒3斤装宅配到家的荔枝王,售价178元,价格不低,可是,通过多渠道销售,12户转型自然农法荔枝园只卖了8天就断货了!此处,我要隆重鸣谢一个人:罗玮。美国名校毕业,实力派台湾建筑设计师,万豪酒店集团签约设计师,他在上海外滩圆明园路设计的微热山丘品牌旗舰店B格杠杠的,他成了我的私人顾问,多渠道策略就是他建议的。

荔枝农转型自然农法后的收入,比转型前至少翻了一番。起初我们在每一袋销售的荔枝上贴上果农头像(后来改为放我的头像,由我来统一代言),让消费者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吃的是谁种出来的荔枝,溯源透明,安心消费。荔枝农陈天理很认真地问我,我们这么努力,到底有没有回头客呢?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笑得很灿烂:“这样还值得。”

你知道吗?一棵荔枝树周边的杂草,喷除草剂的话,不用一分钟,人工除草至少30分钟,而且两个礼拜后草又长出来了,又要再拔。这些年回家老被妈妈唠叨,她常说,你们这些小孩太狠心了,怎么不让人打除草剂,搞得她一年到头除了在荔枝园除草,还是在荔枝园除草。你们这样搞,妈妈很辛苦,知道吗?

海南岛艳阳下,最高温度40°,一想到妈妈和荔枝农们顶着烈日拔草的场景,我很心疼。

可是,我们也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啊,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自明。后来,面对城市消费者演讲时,我常常提一个观念,我们需要大家一起来为荔枝农加钱鼓励。那是呀,所谓“加钱”鼓励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的。我们呼吁消费者投出神圣的消费选票(人民币),“掌声鼓荔”,告诉我们:宁愿买贵点的生态荔枝,也不愿意吃坏身体去医院。

我们对那些坚持转型自然农法的荔枝农,采购定价方法是“3天内最高价再加3元”,比如2天前荔枝地头价一斤30元,今天降到了一斤10元,但是我们的采购价是“30元+3元=33元”,为什么定这么奇葩的算法呢?

blob.png

“3天内最高价”要解决的是,让农民不要着急卖,不要因为眼前价格高,不管荔枝熟不熟都摘去卖了,这就让荔枝农的利益与我们“树上自然熟”的理念绑定在一起。“再加3元”,这是激励机制,他们那么辛苦手工除草,我们加钱鼓励。这个采购定价法,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算下来我们的平均采购价是市场采购价的2倍左右。

我亲自问荔枝农们,辛苦值不值?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值!

这下子,咱该办场庆功酒了吧?NO!村里马上又有一种声音出来了。有些还没有跟我们合作的荔枝农患了红眼病,开始散播一种声音,说我们这种出高价收好果,给外界造成了一种印象,即这个村子最好的荔枝都被我收购了,剩下的都是残次品,别的收购商不愿意来收了,弄得他们卖不出好价钱。

这种乡村“坏声音”,一方面动摇了已经走上转型自然农法之路的荔枝农那颗脆弱的心,这怎么变成一件讨人厌的事啊,心理防线抵挡不了这些口水的一些荔枝农选择了放弃;另一方面它也离间了一个村庄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无比深刻地理解了邓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勇气与担当。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小平同志的勇气,无惧,往相反的方向去!

我们直面“他人的口水淹死你”的现实,勇敢地迎接口水,穿越口水,积蓄力量,卖更多荔枝,跟更多荔枝农合作,而且还是坚持“让荔枝农优先获利”的价值。

2017年2月带日本NHK摄制组回火山村拍摄时,我们登上本村第一高楼,一栋5层高的新楼房,整个火山村尽收眼底,看到这几年来荔枝农修的新房一栋又一栋冒出来,导演让我一一跟他们解说,这一栋新房是哪一户荔枝农盖的,那一栋又是哪一家荔枝农盖的,包括他们每年卖荔枝的具体收入,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返乡这几年,没白折腾,还是干了点实事的。让人民看见财富,再造魅力新故乡——这是我的返乡理想,我看到了它落地的可能。叶茂归根,在我们年轻力胜的时候回来,果然值得!

6次产业

2016年起,我开始思考荔枝的产业化问题。

虽然2016、2017这两年火山村荔枝的销售连续翻番,但是我很清楚,我们走品牌化,通过品牌提升荔枝的附加值的做法,并不受生鲜电商平台欢迎,更别说传统渠道了。虽然他们也口口声声喊品牌农业,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要“最好的品质,最低的价格”,搞性价比打价格战依然是生鲜市场的主流手法。唯有一些内容电商愿意优质优价卖点品牌农产品,但他们是市场上的少数派,撼动不了“性价比”的江山。

blob.png

以2018年荔枝季为例。海口火山荔枝还没开摘,几个代表性的平台如天猫、云集、顺丰优选,就已经给海口火山荔枝的妃子笑定价是5斤装59.9元或69.9元,而且是宅配价。如果每一单荔枝从海南用顺丰速递发出去,单单都是亏本的。所以,他们把荔枝用冷链车运出海南岛,再做落地配,才能把微薄的利润做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有人喊“做出荔枝的附加价值”,这个人一定是个危险的“异议分子”。越压低荔枝地头价,他们才越有利润。

对不起,这与我们通过“打造品牌追求优质优价”的目标是相矛盾的。我思索着,怎样才能绕开这片红海市场,跳出单纯的农产品买卖。2016、2017、2018年我连续三年去日本,参访了20多个日本6次产业成功案例后,我开悟了,决定拥抱“农业6次产业化”。

1990年代起,日本从一村一品运动向创造“精神消费”的6次产业化升级。

日本消费者们不再满足于稳定的产品供给,开始对农作物,对生活产生兴趣,从经济消费转向文化(精神)消费。譬如说,日本消费者对产品健康的关心越来越高,对产品性价比的关心慢慢减弱,对购买便利性的要求也慢慢降低,但是对产品安全性的关心越来越高,消费志向正在发生质变。消费者们获取价值的渠道与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孕育着新的盈利产业结构,从而推生了日本农业6次产业化。

blob.png

6次产业的公式是“1x2x3=6”,即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一条龙作业。

造物→创造就业机会→让地域变得有名,以吸引更多人到访的6产越来越盛行。

日本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和评定“6次产业优良案例”等形式,大力推动6次产业,于是诞生了许多成功的6次产业案例。九州有一家名叫鸡蛋庵的6次产业乡村综合体,一年吸客超100万,这个建筑面积才8000多平米的6次产业园,一年营业额接近30亿日元(约2亿元人民币),日本媒体用“惊人的鸡蛋生意”来形容。

blob.png

还有一个名叫“Aquaignis”的乡村综合体案例,也是几十亩地的空间,一年到访游客100万人,年营业额却突破100亿日元(约6亿元人民币),客单价1万日元(约1430元人民币),这是非常高的客单价了。请问这么大的附加价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Aquaignis的做法是,“大师造”,即农场自种的有机菜,经由大牌厨师制造,变成高客单价的菜品,在农场搭建一个时尚、互动、体验的消费场景(时尚的有机餐厅),非常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农业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一村一品”运动,转型向精致、休闲及体验的6次产业化,这是创造农业附加价值最大化的一条光明大道。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有这样一个观点:在工业化社会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时代,并不是针对“物”和“商品”的时代,而是购买服务,即信息交流的时代。在这个注重信息交流的时代,是“场所”再次获得意义的时代。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的以“场所”为媒介,与自身周围的世界进行交流的本能。“物”的价值是由其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所决定的。

就火山村荔枝的6次产业化,我提出以下设想:

第一产业,将火山村荔枝打造成“全国荔枝第一精品品牌”。

继续与荔枝农契约耕种,从无公害标准逐步升级到绿色标准,优先划定一定规模(示范园区)来实践转型自然农法,即0除草剂、0化肥、0农药残留的高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一流品质的妃子笑和荔枝王,倡导“健康、安全、美味”的理念。从原来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走向精品化、品牌化,把新鲜荔枝的价值做出来,继续走优质优价的道路。

第二产业,在火山村创办荔枝深加工观光工厂。

利用国务院鼓励利用农村自有房屋兴办小加工坊的政策,将合适的农村房子升级改造为荔枝深加工观光工厂。以工业4.0的理念来打造小而美、可参观、可体验的个性化小加工坊,譬如荔枝精酿啤酒工厂、荔枝干面包坊、荔枝冰品工坊等,以荔枝为主要原料,以新时代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国内知名大学食品研究室(如江南大学)联合成立研发小组,环球研究世界各地芒果荔枝深加工产品,结合国情,精准设计自主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并打造几款荔枝主题爆款产品。

举个例子,2016年我去日本高知县一个叫马路村的柚子村。1987年,马路村迎来了4年一遇的柚子大丰收,柚子的价格直线下降,果贱伤农,开始了柚子加工品的研发。早期的加工厂也是小作坊,但是现在,村里的观光工厂投资近1亿人民币,其中政府补贴了一半以上。马路村实现了柚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6次产业),其中63人从事加工(最多时达100人)。如今一年营业额超2亿元人民币,其中两款爆款产品贡献最大,“Gokkun马路村”柚子汁每年销售600万瓶,柑橘醋酱油每年销量340万瓶。

blob.png

第三产业,围绕荔枝主题,开发荔枝主题产品直卖所、荔枝主题民宿、荔枝主题产品体验消费中心(荔枝园餐厅)等乡村体验式消费场景。

2017年,我去了日本长崎一家大村梦幻农场参访。这是一家投资5亿日元,每年游客50万人次,年营收10亿日元的乡村综合体。它的零部件有采摘农园、农产物直卖所、冰激凌工房、葡萄田餐厅、糕点工房、面包工房和农产加工坊,是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先进模范案例。它的“葡萄田餐厅”发展历程对我们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起初,大村梦幻农场看见别人家搞烤肉赚钱也跟风搞,结果生意惨淡,尤其是非周末,更是无人问津,餐厅变成了赔本生意。后来他们认真研究客户群,才发现了“市场真相”,非周末有钱有时间跑到乡下来聚餐的是女性,这些人注重的是减肥与健康,不吃烤肉的。于是,换菜品,用当地蔬果开发健康自助餐。结果,转型成功,餐厅成为整个农场利润最高的“盈利产品”。在日本,蔬果自助餐已经形成一股风潮。日本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已经普及化,人家已经从“吃好”“吃健康”迈进了。


blob.png

我相信,这个潮流,在中国,很快就会时兴起来。

我们可以打造荔枝园餐厅,以荔枝入菜,打造火山地区特色的生态蔬果餐厅。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这些年荔枝农富裕起来后,在荔枝园荔盖了不少“荔枝楼”。我们村有10多栋。这些现有建筑物,都可以以“场景革命”的思维,将其打造成一栋栋时尚精致的“荔枝楼民宿”。它不仅是荔枝农辛劳的成果,也是海口火山荔枝品牌最好的体验入口。

为了荔枝的6次产业化,我还去台湾考察吴宝春面包店,品尝和研究他的世界冠军面包——荔枝干面包。后来,我联系拿了世界杯第四名的上海团队,请他们帮我们成功研发出了荔枝干面包。我又去台湾考察荔枝啤酒工厂,并把到布鲁塞尔拿了世界酿酒冠军的台湾匠人请来火山村考察,研究合作开发火山荔枝啤酒。此外,我还去深圳,找了一家优秀的冰激凌工厂,请它研发荔枝冰激凌……在荔枝6次产业化的道路上,我们已经摸索了一段时间。

我对自己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blob.png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oxibFbmHg7iavDC0vxYEynSgj3toYmMXpScooySvBZsCjIAozKc2zaEppiaKP8B2LPrDyOLTtvyUWq13nTOUQ3Yg/640?wx_fmt=png

转型自然农法  再造魅力故乡

微信:chentongkui2  微博:@火山村荔枝


联系方式

电话:0571-88208180
传真:0571-88208180
地址:杭州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202室
邮编:310000
邮箱:agab_zju@zju.edu.cn
版权所有@2018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