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陈妙亿:发展以种植古田油柰为主导的“菌-果-养” 生态循环农业

发布时间:2020-06-03 16:26 浏览次数:1705
 

1591173075124985.png



一、个人简介

陈妙亿,男,汉,1982年生,本科学历,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人,古田县亿祥和家庭农场场长兼古田县北当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乡村振兴千人计划”新农人研修班首期学员。喜欢挑战新事物,热爱大自然,爱好阅读,讲求快乐生活、健康工作。在外闯荡10余年后,于2012年3月回宁德市古田县老家开始创办农场和合作社。开通家乡3.5公里机耕路,316亩新果园,目前合作社基地水果和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000亩以上,年出产水果和食用菌达3500吨以上。2017年,农场被省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联合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018年合作社承担县500亩有机肥推广和1000亩酸性土壤改良任务,2019年合作社申报的种植古田油柰为主导的“菌-果-养”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被宁德市人社局选为市级财政资助补贴项目。

1591173075133075.jpg

二、创业历程

那时,中央1号文件刚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很多农民都往城里跑,农村大片田地成了荒地。而我在城市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多年,几乎到过大半个中国的城市,已经厌倦了城市生活,喜欢游山玩水的田园生活,于是觉得机会来了,绝大多数人都想做的事反而不值得我去做,哪里问题最大,其背后往往意味着机会。同时,我也了解到古田县附近,未来几年会扩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田千年临水宫”,以及相继开通屏古、宁古两条高速公路,这等于未来几年家乡产业发展会形成新的区位优势。由此我立足于古田县优势的食用菌和水果产业链发展基础,2012年辞去城里工作返回古田县北垱村,带着游山玩水的情怀跨行创办农场,踏上了农商之路。

三、经营模式

古田县北当果蔬专业合作社由古田县亿祥和家庭农场和果树种植大户及邻近村庄村民组成,立足于古田优势特色水果和食用菌产业,以种植“古田油柰”为主导,李、水蜜桃、食用菌、柿、油茶、林等为辅,适当兼顾养殖,提倡利用家乡丰富的食用菌、棉子壳废料及燃烧物转化为果园有机肥及采取种养相结合的“果-菌-养”低成本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并逐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食用菌、油柰、芙蓉李的销售情况还好,在传统批发市场几乎就能销售,但水果深加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水蜜桃收购季节经常遇上雨期,靠传统水果批发市场卖不了,而电商在这时候相对有优势,所以电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食用菌废料有待进一步利用,建设有机肥料厂,实现更好的菌果循环。合作社基地的道路、通电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食用菌和水果深加工厂以及相关冷库和现代分拣中心等有待进一步建设。

在农村做新农人,虽然农场搞得有些规模,但这些果树和食用菌厂房等不能抵押融资,而农业又是慢收益的行业,所以农业规模扩大时几乎会遇上融资的问题。

五、经营成果

经过多年的经营,目前合作社的桃、李、柰、柿种植规模已经达3000亩以上,各种食用菌棚有100座以上,年产油柰500吨、芙蓉李1000吨、水蜜桃300吨、甜柿300吨、食用菌500吨以上,已经初步形成“菌-果-养”循环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营商环境、扶持政策、相关制度会越来越好,希望在以下几方面发展有新的突破。

1.市场营销方面:在传统批发市场销售的基础上,对接相关电商营销平台

2.食用菌产业方面:和相关技术厂家进行远红外线加热烘干技术的探索试验。

3.果蔬产业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4.养殖产业方面:发动成员,试用家乡的食用菌废料养虫,再用虫养鸡,鸡粪回归果园,实现循环发展。

5.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宣传力度,

6.参加政府机构的相关项目申报、比赛、培训、论坛等。

7.立足特色水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立体循环经济、乡村休闲观光采摘,逐步迈向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自我点评

农业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与有生命的生物打交道,是慢收益的行业,要观天时、地利、生物之变化,选好的品种,融入科技,提倡生态循环种养,使用好互联网等新工具。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适度规模化发展,仅仅拥有情怀还不够,还要有耐心和毅力,要时常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懂经营管理、品牌营销、园艺技术、融资、团队组建、自我平衡、项目申报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我将不忘初心,持续学习,因地制宜,立足家乡农业产业循环发展,引领村民踏出一条新的农商之路。

                         -本文内容节选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发展研究》

1591173075342662.png

联系方式

电话:0571-88208180
传真:0571-88208180
地址:杭州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202室
邮编:310000
邮箱:agab_zju@zju.edu.cn
版权所有@2018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